
岳山林场,历经万人造林大会战,如今已是林海浩瀚、万木葱茏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极为丰富,共记录有植物1015种、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植物达50多种;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以山塘、水库为主,水田、滩涂等点缀其间,水面被低山簇拥,山体被森林覆盖,是我国南方低丘地区典型的库塘-沼泽-森林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怀集植物园,以“植物、科普、自然生态、森林探险”为主题,是集林业科研、现代林业生产林业科普、群众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现代林业综合体示范基地……
怀集县三岳自然保护区内。南方+ 卢逸轩 拍摄
近年来,怀集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建设亮点纷呈,这既是县委、县政府写好绿色文章,擘画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也是全县上下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县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怀集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该如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怀集路径?
让绿色“家底”更殷实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之路
怀集县将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以林长制为总抓手,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六大行动”开展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森林林相,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协同推进城乡扩绿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让怀集绿色“家底”更加殷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之路。
梁恒志 摄
计划年内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28万亩,森林抚育1.67万亩,争取成为全市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级)试点的县。到2027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5万亩,国家储备林10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3%。全县林地总量稳定在407.5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4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575万立方米,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初步建成,绿美广东生态格局全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低产低效林林分优化林相改善,调整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蓄积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至目前,已完成228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作业设计,其中:7850亩高质量水源林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并通过政府主导、群众献地投工参与的模式完成造林2100亩。预计6月底全面完成228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9月底完成16700亩新造林抚育工作。
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结合城市更新,年内建成文昌公园、方凯公园等城区公园,谋划儿童公园、吉祥竹园建设项目,提升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绿化品质;推进美丽圩镇攻坚行动,改善镇区景观风貌和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四小园”建设。积极启动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级)试点工作,争取成为肇庆市首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县。
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继续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依法依规勘定自然保护地四至边界。开展自然保护地内受损山体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内商品林逐步转为生态公益林。把怀集植物园打造成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把塔山公园打造生态公益林示范点、把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自然科普教育示范点,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就地保护体系和以植物园为引领的迁地保护体系,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精细管理、高效共享的发展格局。
怀集县在怀集植物园举行“育才林”植树活动启动仪式
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我县正有序推进绥江水系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岸特色景观营造、下帅乡“一河两岸”农文旅景观带营造,提升绿道、碧道绿美景观带,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绿色生态水网。大力建设睦邻廊道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打造肇庆(怀集)粤桂睦邻廊道岗坪-马宁-蓝钟段,加快推进以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为线路的“禅宗文化+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将“岳山造林”红色文化和岳山温泉沿线森林驿站、红锥古树公园、蓝钟杉名木园、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资源相融合,打造一条怀集特色的“南粤红绿径”线路。
省际两地三村打造两省交界共建共治共管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加强对全县477株古树名木巡查监管,落实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管理。严格古树名木迁移审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持续绿美古树乡村建设,让古树名木成为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寄托乡愁情思的记忆符号。至目前,杨屋村绿美古树乡村景观提升已建设完成,蓝钟杉名木园建设已经启动,将与岳山造林展厅建设项目同步建设完成。
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3月6日,中共怀集县委办公室、怀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绿美怀集义务植树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我为怀集种棵树》(怀办函〔2023〕5号),深入开展爱绿植绿护绿活动。至目前,全县已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00多场,种植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火力楠、桂花、荷木等阔叶树种约11万株,建设一批“育才林”“政协林”“机关林”“巾帼林”“青年林”“少先队林”“企业林”等主题林,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高标准建设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省明确提出打造100个以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通过抓点带面,推动串珠成链,实现青山变“靠山”。我县要争取成为其中的“百分之一”,努力擦亮“怀集植物园”这粒珠子,把怀集植物园打造成为具有怀集特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通过开展低效林林分优化提升、景观节点绿化美化、高产油茶示范种植等工程,将“三大园”(绿美古树公园、植物园和森林综合示范园),串联彼此的生态廊道以及广场、停车场、自然教育径等多个节点,形成“三园一廊多节点”的总体布局,打造成为林分优化提升的样板、“两山”转化的样板、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的样板。
高标准建设岳山造林展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召开岳山造林展厅建设专题会议,强力推进有关工作落实。展厅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建筑、广场、雕塑建设和名木园提升等。布展分室内布展和室外布展两部分,通过还原“岳山造林”历史风貌、展示林业发展现状、谋划憧憬林业未来等三大板块,擦亮怀集生态名片。至目前,展厅选址范围内的2幢旧危楼已全部拆除,并完成场地平整。同时完成了可研、初步设计及立项等前期工作,争取5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0月底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
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通过推动油茶、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整合利用农村碎片化的林地资源,培育大径级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集约经营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形成国家储备林产业链,打造怀集“绿色银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集茶秆竹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为着力点,带动我县传统竹产业转型升级,延长竹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怀集特色的竹产业新业态。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为重点,整合林产化工、木业加工、林下南药、林果加工等林业优势经济产业,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搭建林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形成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齐备,林业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
增强绿美广东的社会效益。着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森林抚育和科学经营、天然林保护修复,重点做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抚育经营和大径材资源培育等工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价值,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开发高层次、多类型的森林休闲养生项目,培育一批森林人家、民宿等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增加优质森林生态产品供给,增进生态民生福祉。
挖掘绿美广东的文化效益。丰富怀集特色生态文化内涵,繁荣发展生态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开发一批具有怀集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建设岳山造林展厅,充分展示“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历程,宣传“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的生态发展理念,传承“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光荣传统。结合岳山造林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打造具有怀集特色的“南粤红绿径”,讲好怀集故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怀集县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高质量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打造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更加宜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怀集绿色版图”,
为建设绿美广东
努力作出怀集探索、怀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