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诗洞镇的红色长歌
2025-04-23 17:08:46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诗洞镇建制于南宋末年的古镇,历经明清两代的变迁,民国时期为怀集第九区,直至1985年撤区建镇,正式定名为“诗洞镇”。


图片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存图

它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蕴藏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在如今的发展浪潮里,焕发怎样的历史文化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418095430.jpg

春日暖阳倾洒大地,沿着蜿蜒小路走进诗洞镇健营村,平山岗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拾级而上,可见碑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苍劲大字,75个烈士芳名镌刻其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jpg

回溯往昔,1925年,诗洞、永固、桥头等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1926年3月,中共怀集县第一个党支部在诗洞成立,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怀南起义”的号角声中,无数热血儿女投身革命洪流。

1947年8月15日,怀南起义胜利,广德怀挺进队和起义部队进驻六龙坑地区。

同年12月15日,怀集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广德怀六龙坑乡人民政府在琴寮村宣告成立,红色旗帜在这片土地上高高飘扬。

然而,黑暗势力妄图扑灭这希望之火。1948年5月起,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纠集两广11个县近2000兵力,对怀南游击区展开疯狂“围剿”。


6月1日,敌人兵分多路进攻六龙坑根据地。留守的200余名民兵、乡民和民主政权干部,凭借血肉之躯顽强抵抗,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但敌众我寡,六龙坑最终失守,众多革命前辈壮烈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悲歌。


微信图片_20250418095450.jpg



为铭记这些英勇无畏的烈士,1957年,当地政府在平山岗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1983年,纪念碑经重修后迁至现址。先后成为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640.jpg

在诗洞镇安华村,钱兴烈士故居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座建于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人字型硬山顶,青砖泥砖混合墙搭配木桁瓦结构,古朴而庄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屋内,斑驳的墙壁上仿佛还留着战火的痕迹,静穆的烈士铜像目光坚定,陈旧的照片定格着往昔岁月,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诉说着峥嵘故事,每一处细节将人们带回那烽火岁月的年代。


1948年,面对国民党粤西桂东反动当局的疯狂围剿,钱兴主动担负起指挥留守部队掩护主力撤退的重任。他带领战士们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山林间周旋数十日。11月中旬,在怀集县坳仔仕儒村水碓口的山林中,钱兴不幸牺牲,年仅39岁。他用生命践行了对信仰的坚守,为家国大义献出了一切。


DSC05836.JPG

钱兴烈士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中共怀集县委、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其故居;

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县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11111.png

如今,平山岗革命烈士纪念碑、钱兴烈士故居等红色地标是诗洞镇珍贵的精神财富。70余载岁月流转,那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化作古镇独有的红色文化密码。


诗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红色教育+N”的方式,传承发扬令人振奋的红色故事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文旅,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力量。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4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