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怀集县北部的青山翠谷间,一场由缤纷墙绘引领的乡村蜕变正在上演——下帅壮族瑶族乡以民族风情为墨、地域特色为笔,因地作画、因地造景,画景合一,将昔日斑驳的墙面变成“会说话”的文化长廊,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走进黄翰村,错落有致的民居以仿木纹饰与黑瓦屋檐勾勒出古朴轮廓,墙面上跃动的色彩吸人眼球。
身着壮瑶服饰的少女手捧“迎客酒”,堆叠酒坛似有醇香溢出;憨态可掬的“民族风”猫咪蹲守巷角,与展现“三族同欢”“马舞”“采茶舞”场景的彩绘相映成趣。沿着人行步道行走,饰有图腾纹样的灯柱与红花绿树交相辉映,落英缤纷间更显诗意盎然。
“墙绘完工后,许多广州、深圳的游客专程来打卡!”村民韦大姐的欣喜,见证着村庄从昔日“脏乱差”到“网红打卡点”的华丽转身。
几公里外的山奢村下塘自然村,则将壮族文化元素融入农房改造。
“在农房风貌提升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各自然村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将民族元素融入到村庄美化设计中,打造出一村一韵的乡村新风貌。”山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钮弟表示,下塘自然村为壮族聚居村落,在风貌提升中注重将壮族铜鼓、壮锦、图腾等元素融入设计,既留存乡愁记忆,也让年轻一代读懂民族文化。
漫步在村道上,只见飞檐翘角的民居掩映在绿荫中,米黄色墙面上装饰着颜色明亮的几何图案,
村民赵大爷驻足在自家焕新的院墙前笑道:“以前墙面都是乱涂乱画,如今焕然一新,每天出门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在下帅乡镇墟主街,三幅大型墙绘分别以“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籽”“三族同庆”为主线,巧妙融汇地标景点、茶山梯田、耕牛文化、节庆歌舞、民族服饰等元素,将民族文化符号与乡村振兴图景化为视觉盛宴。
同时,通过艺术化表达,让民族团结理念“跃然墙上”,成为展示民族风情的新“窗口”。
暮色中的墙绘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宛如一幅流动的文旅融合长卷。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下帅乡正以墙为媒,书写着时代答卷——在这里,每一面墙都是传承的载体,每一笔色彩都是奋进的注脚,共同绘就了村美、民富、心齐的壮美画卷。
记者:陈金利、陈本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