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水肆虐时,他们是劈波斩浪的生命方舟;灌渠淤塞处,他们是疏通良田命脉的攻坚铁军;校园课堂上,他们是点燃热血的国防导师——作为“岳山民兵”光荣传人,怀集民兵以迷彩为甲,在服务地方发展的战场上,用实干担当诠释新时代忠诚与担当。
清淤攻坚:污泥里疏通“丰收渠”
近年来,肇庆市农林科学院沙浦基地主干渠因多年淤积陷入“肠梗阻”,千亩良田春耕灌溉告急。今年5月,“岳山民兵连”闻令而动,将清淤现场作为“演兵场”,打响了一场与农时赛跑的清淤攻坚战。
“岳山民兵连”清淤队伍采用“党员骨干+专业民兵+青年队员”编组模式,机械组操控勾机精准清除板结淤泥,人工组则深入机械难及的狭窄区域,挥锹铲除杂草藤蔓。经过连日奋战,累计清挖淤泥1980立方米,完成清障1700平方米。这场攻坚不仅疏通了农业“毛细血管”,更锤炼了队伍遂行急难险重任务的过硬本领。
阴雨泥泞、蚊虫肆虐、
机械故障……
挑战重重,无人退缩。
“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但没有一人退缩。我们连续奋战,通沟渠、清路障,累到瘫坐在地上,咬口馒头接着干。”“岳山民兵连”副连长梁钜承说,“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昔日造林变荒山为林海,今日清淤化淤塞为丰渠。半世纪时光回响,怀集民兵在实干中续写着“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的绿色丰碑。
决战洪峰:浊浪中筑牢“生命线”
6月17日,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突袭怀集,绥江怀集站洪峰水位达55.22米,县城三分之二区域被淹。灾情就是命令!
怀集民兵如尖刀出鞘,疾驰怀集县城、中洲镇等重灾区,驾驶冲锋舟在洪水中开辟生命通道。连续20小时高强度作战,安全转移群众1600余人,在滔天浊浪中筑起一道让百姓安心的“迷彩防线”。
在滔天洪水中,救援过程并不都是那么顺利。怀集县人武部民兵教练员植忠论在县城区承担转移群众和物资的重任,自17日18点至次日凌晨3点半连续奋战一线。植忠论回忆道,最危急时刻发生在前往翠湖东湾救援途中,操舟机被漂浮重物撞击落水,失去动力的冲锋舟几分钟内被水流卷到湍急的中洲河中央,随时有翻船的风险。万幸冲锋舟顺流撞上水位已与桥面持平的上郭大桥栏杆,惊险得以停住。
死里逃生后,植忠论心中所想仍是任务。“穿上这身迷彩服,就背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眼神坚定,“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多坚持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这份担当,让“迷彩绿”成为百姓心中最可靠的“平安色”。
洪水退去,怀集民兵又马不停蹄投入灾后清淤战场鏖战72小时:徒手掏挖恶臭下水道、组成“人墙”清理街道淤泥、双手磨出血泡仍坚持不换班……
这些冲锋在前的迷彩身影,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血担当,将“舍小我为大我”的信念付诸每一次行动。
播种希望:课堂上厚植
“家国情”从红色基地到军事训练营,从班级课堂到学校训练场……怀集民兵主动当好国防教育“播种者”,将爱国信念深植青少年心田。
“虽然孩子们动作可能不够协调,但眼神特别亮,学得特别认真。”“岳山民兵连”队员林国朋对去年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活动记忆犹新,“我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打军体拳,看着他们挥起小拳头的样子,我深感国防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责任与力量的接力。”
近两年,“岳山民兵连”累计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近百场次,覆盖学生近万人次,创新开展了“重走岳山路”野营拉练、青少年军事夏令营、与怀集一中结对共建等特色品牌活动,国防教育成果斐然:
全县适龄青年参军热情持续高涨,报名率、上站率、合格率逐年攀升,连续3季实现“零退兵”;怀集一中国旗护卫队连续三年勇夺全省学校国防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总分第一”,在2024年全国、全省学生军事训练营中总分排名第一;今年共有3名优秀学子考上军校,圆梦军营。
从田埂到课堂,从渠底到洪峰,“岳山民兵”已然成为怀集大地上一面猎猎作响的精神旗帜——忠诚奉献的基因永不褪色,为民冲锋的使命永在肩头。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将“对党忠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敢打必胜”深深镌刻在新时代的奋斗答卷上。
记者:陈金利、彭达县(通讯员:李淑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