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集县连麦镇仓社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铝丝制作能工巧匠,他编织的工艺品精致美丽,深受乡邻及外地客户青睐,常有客人远道而来,一睹其作品的独特韵味。他,便是铝线编织手艺人林秀茵。
林秀茵是一位双腿残疾的青年人,但他笑对人生,用灵巧的双手,练就一手精湛的铝丝编织手工艺,织出灿烂的人生。
身残志坚 向阳而生
林秀茵出生于1988年,20多岁时,因务农时操作失误从拖拉机上跌落,沉重的农耕机器从他的背部压过,致使神经损伤,从此便不能行走。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依然积极乐观生活。“没有办法用双脚谋生,那我就靠双手养活自己。”
一开始,林秀茵靠做木夹、钥匙扣、弹簧等手工来赚取微薄的收入,慢慢地,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谋生之技?
2019年,他在互联网平台看到了铝丝编织手工艺品,不仅精致美丽,还能赚钱,便萌生了“试一下”的念头。
他白天做手工赚钱,晚上看视频学习,一点点琢磨。“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看别人的视频学习,一遍又一遍地看,生怕错过一点点细节,然后我就开始尝试自己编织,很累,但很充实。”
半年时间里,他坚持了下来,自己摸索织出一个个简单的工艺品,虽然作品青涩,总算有了一番“小成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朋友来访时,他看上了摆在林秀茵家中的“迎客松”,就这样,第一个作品卖出去了。
“其实当时想得更多的是学习,还没想到可以卖出去,觉得自己能做出来已经很知足了。”林秀茵笑呵呵地说。
自那时起,他更加专注于学习,尝试着编织更为复杂的作品,力求精益求精,还学会了拍视频和放上抖音平台,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他、认识他。
记者走进美丝丝铝线编织手工艺作坊,看到架子上整齐摆放着“迎客松”“发财树”“祥龙”“凤凰”“孔雀”等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一旁的林秀茵正认真编织铝丝玫瑰花,娴熟地把彩色铝丝盘成大小相近的圆形花瓣,再把绿色的铝丝拼接到花朵上充当花茎,不到10分钟便制作出一朵精巧的玫瑰花。
他非常严格要求自己,在每一件产品动工前,都要把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数据列出来,完成时再作比较,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精确度、观赏性和实用性,还能节省成本。“做一只孔雀,假如我要开1m长的材料,但是只用了80cm,还剩20cm,我就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改进和创新。”
刚开始拍视频的时候他十分羞涩,如今已经能轻松自如地应对。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3.4万点赞,吸引了近1万粉丝,还吸引了很多线上的客户,用技术赢得了口碑、拓宽了市场、迎来了“回头客”。
“目前卖出去最贵的是1.5米高的大‘招财树’,价值4000多元,耗时半个月才制作好。”林秀茵说,在2022年至2023年,每年平均收入约4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一路走来,林秀茵靠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勤奋拼搏,走出了灿烂的人生,这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帮他拿材料、钉木架、发快递,为他减轻负担。
“秀茵是个心灵手巧、自强不息的人,我很开心、很欣慰,希望他一步一步做得更好。”林秀茵父亲林留鲁面露欣喜地说。
林秀茵从一个“小白”变成一名老师傅,获得了“2022年肇庆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公益赛优秀奖”。荣誉面前,他从不沾沾自喜,依然不断地探索、学习更精湛更卓越的技艺,努力将自己的作品从工艺品变成艺术品,还规划着将自己的制作过程录制成简单易懂的视频,为想学铝丝制作手工艺的人提供快速入门的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
随着收入逐步稳定增加,林秀茵于2022年主动放弃政府低保补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活出精彩的人生。他说:“我已经可以养活自己了,希望把这‘阳光’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他还想带动更多村民或者当地的残疾人参与到铝线编织行业中来,手把手教他们技术,帮助他们寻找销售渠道、就业增收。“这份收入可能不是很高,但至少可以做到自食其力。”
此外,他还到学校夏令营开设公益课程,向学生传授铝丝手工艺,希望能让这门工艺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亦飘、何丽玲、陈本康 (实习生:李潆露、黄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