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怀集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乡镇(街道)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近期,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介绍乡镇(街道)专栏,用镜头和笔触展现美丽怀集的建设成果。
本期,我们走进蓝钟镇。拥有丰富的森林和温泉资源;厚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发源地;Ta,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蓝钟镇。
吴勇强 摄
蓝钟镇位于怀集县西北部,是两广交界重要关口。全镇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5万人。
吴勇强 摄
如果你要认识蓝钟,那就不能只泛泛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基本信息,你得融入到人文历史、自然景色、特色美食、产业发展画卷中来,细细感受这座“宝藏”森林小镇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蓝钟,由蓝洞、铜钟两聚落名各取一字组合而成。“蓝洞”指现镇政府驻地一带,“洞”即田垌,“蓝”因周围盛产蓝淀染料,此田垌形成染料的交易场所,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形成圩集,名为“蓝洞街”。
“铜钟”乃相传岳山半山腰上有一铸于刘宋年间(420-479年)的铜钟,铜钟自鸣、祷雨辄应,山民聚落而居,故“铜钟”借指岳山脚下形成的聚落。
走进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望着珍贵的视频影像、老照片和老物件,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
上世纪70年代蓝钟岳山林场的万人造林场景在脑海里翻腾,当年怀集人民绿化荒山的坚定决心令人振奋。
全镇林地面积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74%,绿色成为蓝钟最鲜明的底色。
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古城村根竹塘自然村是红锥古树群的“家园”,古树与村落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下竹水库,库容面积巨大,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以“旷、丽、幽、静、秀”的风光特点和“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吸引了游客前来旅游休闲,特别是湖边草甸,成为许多户外活动爱好者的露营首选之地,是生态旅游的新亮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蓝钟镇有蜂蜜、竹笋、茶叶、灵芝等“山货”特产,这里,是一片物产丰饶之地。
黄庆笋,味鲜香脆、滑嫰爽口,被喻为“笋中之王”,远近闻名、产品畅销。土猪、土鸡搭配黄庆笋焖或炒,味道一流,让人回味无穷。苦赖笋(学名为苦笋),略带苦味,口感清爽,还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有清热祛湿等功效,是当地一道口味独特的美食佳肴。岳山茶包括红茶和绿茶。其中,红茶色泽乌润匀调,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而绿茶则色绿汤明,香浓、味醇回甘。双兴蜂蜜,味道甜蜜、口感细腻、花香浓郁。蓝钟双兴村拥有蜂箱约2500个,年产蜂蜜约2.5万斤。
近年来,蓝钟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势头良好,先后引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森谷生态园、200MW集中式农光互补发电和40MW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等项目,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特色农业优势更加鲜明。岳山茶、黄庆笋、古城灵芝、双兴蜂蜜等特色农业项目日臻成熟、发展壮大。目前,岳山茶园面积270亩,年产茶叶约1万斤;新开发茶园近400亩,预计丰产期后年产茶叶近5万斤,并注册岳山茶商标为“南岭嘉木岳山红”。同时,以黄庆笋为主打名片,推广种植麻竹笋4000余亩,以古城灵芝示范带动扩大岳山灵芝种植面积至20余亩。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了镇中心学校校容校貌升级改造、朝阳校区拆除重建、卫生院修缮、农贸市场风貌提升、古城党群服务中心拆旧重建、古城牌坊至岳山林场路段沥青路铺设以及更口桥至朝阳桥、平安桥至佛甘桥美丽河道和健康步道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圩镇建设更加美丽。实施了乡村振兴省际廊道书记项目和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对镇区临街外立面、道路、排水、三线、园林、绿化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位得到极大提升。
人居环境更加舒适。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垃圾污水治理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持续提升全镇森林覆盖率。今年以来,蓝钟镇累计清拆泥砖房2273间,建设“四小园”156个,植树11000多株;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已全镇覆盖,145个自然村创建成美丽乡村,161个自然村已完成污水治理,且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蓝钟镇民生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各项设施日益完备,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发展欣欣向荣。何以蓝钟?那是一座人文浓厚、资源丰富、风景旖旎、生活幸福的森林小镇。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团结奋斗、久久为功仍是蓝钟镇未来干事创业的铮铮誓言。
本文由集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