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怀集,阳光炽热,梦想滚烫。怀集县第一中学高三学子邓鉴枫以615分的高考成绩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录取,成为怀集县首位叩开这所海军学府大门的学子。他用对深蓝的清澈热爱与坚定步履,在燕都大地上书写一段奔赴万里海疆的青春传奇。
荧幕点燃深蓝梦
邓鉴枫的深蓝情结,在少年时代的荧屏前便已萌芽。“小时候看影视剧《火蓝刀锋》,海军陆战队太酷了!”那份震撼深植心底。初中时,小说《三体》中“以海军为基础组建中国太空军”的恢弘想象,更加深了他对海军的崇敬与向往。去年9月,肇庆舰领导走进怀集一中,那场关于深蓝航迹与家国担当的宣讲,字字如星火,彻底点燃了他的热血。当“希望学子们报考海军院校!”的号召响起,邓鉴枫心中的梦想坐标骤然清晰——高校志愿序列首位,坚定锚定海军方向。
家庭托举报国志
宣讲会后,面对儿子“想去参军”的郑重询问,母亲黄冬梅只问了一句:“军校很苦,你能行吗?”得到儿子“我可以”的笃定回答,她便将千般不舍化作深沉托举:“好!参军报国,光荣!”
邓鉴枫与父母
军校之路,意味着更多离别。当邓鉴枫担忧“读军校可能无法经常回家,妈妈你会很想我。”时,黄冬梅的回应质朴而有力:“不要紧,努力刻苦就行。”在儿子为梦想冲刺的日子里,她默默成为最温暖的港湾:倾听烦恼,陪他散步解压,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份无言却坚实的支持,支撑着邓鉴枫在高考冲刺与体能储备的双重跑道上奋力前行。
深夜灯下鏖战公式定理,题海书山中寻求突破;无数的日夜里,篮球场与跑道见证了邓鉴枫为适应未来军校严苛训练的自我加码。自律与汗水,是少年对家国承诺最响亮的回应。
校园滋养赤子心
在怀集一中就读的六年岁月,为邓鉴枫的深蓝征途铺就坚实路基。他摸索出高效的学习方法:课前标疑、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错题深度复盘,步步扎实有力。语文作文曾是他的短板,频频离题的困境在恩师的耐心点拨下迎刃而解。“语文老师莫妍一次次叫我出来讨论,帮我找感觉。”这份悉心指导让他攻克难关。
邓鉴枫与英语老师
在英语老师罗倩雯眼中,邓鉴枫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既有向下扎根的韧劲,又有向上生长的朝气,课堂上思维活跃,运动场上身影矫健。
校园浓厚的国防文化更是邓鉴枫梦想的催化剂。初入高中,国旗护卫队的飒爽英姿、红色讲堂的动人事迹、历届学长学姐考入军校的荣光,如同一座座灯塔矗立在他心间,让“投身海军方阵,守护万里海疆”的人生目标日益清晰、坚定。
征途启航:从燕都大地奔向万里海疆
当615分的高考成绩揭晓,经过初步政审与访谈,再历经严格的体检与面试,海军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跨越千山万水,抵达邓鉴枫手中。
7月22日,怀集一中国防办公室内,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志友将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送达的海军工程大学绶带郑重佩戴于邓鉴枫肩上,又将一枚代表学校荣誉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徽章别上他的衣襟,深切祝愿他“学有所成,建功立业”。
阳光照耀下,肇庆舰赠予怀集一中的那面曾远航深蓝的国旗,在少年面前铺展。邓鉴枫神情庄重,伸出双手,细致地一遍遍抚平旗面上的褶皱。指尖划过鲜红的旗面,仿佛触摸着这支军队跳动的脉搏与承载的荣光。这面旗帜,此刻化作他心中最耀眼的灯塔,指引着他人生崭新的航向。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这是邓鉴枫的人生格言。肩披绶带,目光灼灼。“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学员,为国家多作贡献。”怀集少年的深蓝航迹,已从故乡扬帆启航,驶向守护祖国万里海疆的将壮阔未来。
记者:陈金利、梁志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