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集县的夜,是被燕城广场的烟火气“点燃”的。当最后一缕夕阳藏进楼宇,烤串的焦香、糖水的清甜便争先恐后地钻进鼻腔。攒动的人影里,孩子举着发光玩具跑过,年轻人对着滋滋冒油的铁板烧举着手机,摊主们的吆喝声混着欢笑声,在暖黄的灯光里织成一张热闹的网——这是夜市经济最鲜活的模样。 ▲严嘉雯 摄 可当天边刚染出一抹鱼肚白,热闹像被按了暂停键。橘色工装的身影已踩着露水登场,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成了此刻最清晰的背景音。他们弯腰捡起散落的餐盒,扫净被油渍浸染的地面,让昨夜的喧嚣,最终只留下干净的轮廓。 这群在晨光里忙碌的人,正用双手擦亮城市的“夜名片”,让每一场热闹的相聚,都有洁净的底气。 凌晨4点多,天还未亮,街道仍透着几分凉意,环卫工人们已身着醒目的橙色工作服,推着满载清洁工具的作业车抵达燕城广场。他们手持扫帚,将夜市结束后留下的竹签、食品包装袋、纸巾等垃圾逐一清扫归集,再细心装入垃圾车。 从事环卫工作已三年的何玉娜一边擦拭额角的汗水,一边向记者说道:“我们每天凌晨4时到岗,要一直忙到11时左右,才能完成整个燕城广场的清洁工作。” 没人比环卫工更清楚,夜市散场后的保洁,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地面上,竹签子像撒了一地的碎针,稍不留意就可能扎进手里;玻璃碴混在果皮纸屑里,得眯着眼一点点挑拣;最棘手的是那些凝固的餐饮油污,牢牢粘在路面上,扫帚扫不动,拖把拖不净,只能蹲下身用清洁剂反复擦拭,费的力气比清扫普通街道多上好几倍。每一片洁净的背后,都是成倍的细致与辛劳。 为确保每日清晨还市民一个洁净舒适的市容环境,县环卫部门合理增派人手、配备高压冲洗车等设备,并实行分组协作模式,全面提升清洁效率。尽管任务繁重,每一位环卫工人始终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整洁的城市环境是夜间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这份保障,既得益于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广大市民和夜市经营者的共同维护。我们呼吁,请大家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自觉分类投放,用行动表达尊重与关爱,为怀集的夜市留住浓浓的“烟火气”,也守护住这里的整洁与文明。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雨晴、谭子星 编审:聂环贞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