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行高峰伴随的是交通事故和意外创伤的增多;家庭聚餐频繁,也使得急性肠胃炎、酒精过量等‘节日病’扎堆出现。我们经常需要同时应对多起急症,加上部分同事轮休,在岗人员任务更重,连喝水、吃饭都常常无暇顾及。”怀集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潘煜成说道。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国庆与中秋同至,喜悦祥和洋溢四方。当大多数人暂别忙碌,或奔赴团圆之约,或享受假日闲暇之时,怀集广大医务工作者却依然坚守岗位,以“守护”诠释“团圆”的含义,以“担当”书写节日的主题。对他们而言,节假日的关键词从来不是“休息”,而是更为沉甸甸的“责任”与“奉献”。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节奏最快、突发情况最多的前沿阵地,节假日期间不仅未曾放缓节奏,反而因各类意外与急症的增加更为紧张繁忙。在怀集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内,预检分诊台前,护士们声音沙哑却依然耐心沟通、细致分诊;抢救室内,医护人员步履匆匆,监护仪的提示音、家属的询问声与医生果断的指令交织在一起,构筑起守护生命的第一道坚实防线。 “节假日,尤其是这种长假,对我们急诊科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怀集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潘煜成告诉记者,节假日的坚守,本质上是守护百姓的生命通道。“疾病不会挑日子,尤其是心梗、脑卒中这类急症,时间就是生命,耽搁一分一秒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他的语气斩钉截铁,“我们多坚持一刻,多保持一份清醒,就可能为患者多赢得一线生机。避免因救治延迟导致的遗憾,这就是我们坚守的全部意义所在。” 穿过急诊科的喧嚣,走进怀集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时间仿佛悄然慢了下来。这里没有急促的警报声,却有艾草氤氲的药香;没有紧张的奔忙,却有医生凝神静气的“望闻问切”。诊室内,医生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再指下寻踪,通过脉象洞察身体变化;治疗区里,银针轻刺,艾灸温熨,推拿手法刚柔并济,传统医学的智慧正悄然缓解着患者的病痛。 怀集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廖建业细致地观察着假期的就诊变化。“相比平日,假日接诊人群确实有些不同。”他分析道,“一方面是劳损性疾病增多,如因久坐追剧、长途自驾或集中从事家务劳动导致的颈椎、腰椎及四肢骨关节等问题,不少患者会选择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缓解;另一方面,因饮食不节、作息紊乱引发的消化不良、感冒发烧等急性病症也有所增加,大家会来寻求中药调理或拔罐、刮痧等理疗。” 在廖建业看来,中医科在假日期间的值守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接诊的许多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他们非常信赖且依赖的方式。假期里若能及时解决他们的不适,既能避免小病拖大,减轻其往返大医院的负担,也有助于维持治疗的连续性,防止病情反复。从医院整体来看,这也完善了假日期间的医疗服务链条,让中医特色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共同筑牢群众的健康防线。”这份如涓涓细流般的守护,润物无声,却同样不可或缺。 从急诊科的“争分夺秒”到中医科的“从容调理”,怀集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双节期间的坚守,是全国万千医护人员节日坚守的生动缩影。在这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时刻,是无数个“他们”选择了缺席小家的团圆,以医院为家,与患者为伴,成为了照亮患者生命的那束最温暖的光。 让我们向所有“节日我在岗”的生命守护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谢。正是他们默默的付出与执着的坚守,才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宁和节日的祥和圆满。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雨晴、罗昭 编审:李梁源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