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怀集新闻网
当前位置: 社会
田子文老师,那束温暖文艺班学子的光
2025-10-15 15:02:57 |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怀集一中110年发展巡礼之二十二
编者按

秋风拂过怀集一中林荫道,熟悉铃声在记忆里轻响——承载几代人青春与梦想的校庆,本周如约而至。

校庆不只是时光回望,更是跨越山海的重逢、精神力量的传承。届时,重返校园的校友、坚守的师生、关注学校的友人,将因“怀集一中”这个共同名字汇聚。我们在老照片里重温青春,在新校园中见发展变迁,在欢声笑语里续写一中新篇。

此刻,校庆钟声耳畔渐响,让我们满怀期待,共赴这场时光之约,致敬一中过往,喝彩它的未来!




随着怀集一中建校110周年华诞庆典活动的序幕逐渐拉开,校园里的每一寸草木都似在唤醒沉睡的记忆。最近,怀集一中文艺班(1975-1978)与宣传队的同学们相继提笔,校友回忆录文章中频频提到田子文老师,那些文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尘封半个世纪的青春闸门。即便岁月已在时光长河里流淌五十载,田老师黝黑清瘦却挺拔坚毅的身影,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与威严,依旧清晰如昨,让我们每次想起她,心绪都无法平静。我们深深地怀念她!田老师是河南省人,曾是部队文工团的文艺兵,转业后随怀集籍爱人郑奠邑校长从长春师大附中回到怀集,扎根怀集一中,身兼文艺班班主任与语文教师。初见时,她严肃的神情总让新学生暗自嘀咕“遇上了严师”;可相处日久,那份“严”背后藏着的“慈”,却成了我们一生难忘的温暖。

图片▲田子文老师


信仰铸魂:以忠诚诠释教育初心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田老师而言从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融入教学点滴的行动自觉,是扎根时代土壤的教育信仰。上世纪七十年代,教育环境尚处恢复期,她始终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核心育人导向,将品德修养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心中, 用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田子文老师常以“要做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的三好学生”叮嘱学生,无华丽辞藻,却将全面发展理念化为清晰行动准则。文艺班毕业时,她在留言簿写下隽秀工整的赠言:“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不仅是对青年的期许,更是她躬身践行的教育座右铭,彰显出人民教师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育人使命相连的崇高境界。

在思想政治中,田老师摒弃空洞说教,以“润物细无声”的巧思,将价值引导融入学生日常,育人温度跨越时光,成为学生终身的精神养分。她善将抽象理念化为实践:把集体主义教育嵌入校园场景,让学生在协作中悟团结;倡导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树立“成就靠奋斗”的信念;还通过品读文学、赏析艺术、梳理历史,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人格与包容心态。

田老师更以“字如其人”为抓手,将练字与学生人格塑造相结合。关爱珍同学说,她就是听了田老师教导文艺班同学首先把字练好后,下决心好好练字,养成了每日一小时练字习惯,初二时获怀集一中书法比赛二等奖。成年后,关爱珍的好字成为她在多个单位办公室工作的职场优势,生动印证了田老师“小习惯成就大未来”的育人远见。


知识赋能:以远见点亮成长之路

在那个“重实践、轻知识”的特殊年代,田老师以超越时代的教育远见,坚定地将“文化课学习”作为学生成长的根基,用“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为我们驱散认知迷雾,搭建起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她深知,文艺生的成长不仅需要艺术才华的滋养,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支撑——唯有筑牢知识根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为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田老师创新探索多元教学方法:她精心筛选优质读物,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世界的丰富;她张贴同学的优秀文章,用榜样力量点燃大家的写作热情;她组织学习小组,帮成绩落后的同学在互助中跟上进度;更开创性地让我们轮流当“小老师”站上讲台讲课,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让我们在“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她的引领下,文艺班彻底焕发出新的活力——学风浓郁,同学们对待学习认真执着;班风正气昂扬,每个人都朝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奋力前行。校园文化节上,我们的表演兼具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学科竞赛中,我们屡屡斩获佳绩,打破“文艺生文化课弱”的固有印象。全县数学比赛初中组、全校作文比赛初中组,文艺班同学都能占据前几名并拔得头筹;1978年初中毕业时,班里有4位同学以前几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肇庆中学恢复县域招生后的第一批学生。这份成绩,不仅是我们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田老师以教育远见为我们赋能的最好见证。


艺术育人:以匠心涵养精神品格

田子文老师身兼怀集一中宣传队及文艺班指导,与谭龙沛、杨佩贞老师携手,以“艺术育人”为核心理念深耕文艺教育。她不只是传授唱歌、排练的技巧,更将“以艺载道、以美润心”的精神播撒给学生——在她看来,艺术既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更是涵养品格、塑造人格的关键路径,每一次排练打磨、每一场演出绽放,都是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淬炼与升华。

清晨的校园里,田老师带领学生训练的身影从未缺席。从发声的气息控制到肢体的精准配合,从表情的细腻拿捏到情感的真挚传递,她对每个细节都严苛把关。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学生的歌唱水平稳步提升,舞台表现力也日渐成熟,艺术的羽翼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愈发丰满。

田老师更是排练场上严谨细致的“匠人”。一次话剧排练,部分同学因紧张频繁忘词,急得红了眼眶。她没有批评,而是轻轻拉住学生的手温声鼓励:“艺术要靠耐心磨,就像学习要靠功夫练。”随后,她陪着学生逐句抠台词、反复练情绪,直到大家能卸下紧张,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不仅是对艺术技巧的要求,更希望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学会坚持与专注,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下乡演出的日子里,田老师始终与学生同甘共苦。清晨,她和大家并肩迎着朝阳练声;夜晚,在煤油灯下,她陪着大家逐字修改剧本;下乡途中,她主动帮学生扛道具、拎行李,用行动诠释“艺术工作者既要能在舞台上发光,也要能在生活中吃苦”。受她影响,文艺班师生情更浓、同学协作更默契,每个人都在实践中学会了团结协作与责任担当,这些精神品格成为学生日后人生的宝贵财富。 三年间,文艺班除完成校内演出外,还积极参与县里两个文明建设相关文艺活动,深入各乡镇、学校巡回演出近百场。良好的专业及作风让他们家喻户晓,广受赞誉。1977年,文艺班与宣传队组成怀集县代表队,征战肇庆地区文艺汇报演出,凭过硬功底与良好风貌斩获优秀成绩,获观众好评与领导赞扬,为怀集一中文艺教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仁爱润心:以温情守护成长旅程

比起“严师”,田老师更像我们在学校里的“母亲”——她以超越师生的仁爱之心,关注我们的生活冷暖、情绪起伏,用细腻的关怀为我们筑起一个温暖的“第二个家”,让我们这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安心与归属感。

图片▲怀集一中文艺班初中毕业合照

邓碧莲同学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初一级那年,我们大多是12、13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过寄宿生活。当时怀集一中没有自来水,日常用水需用木桶从深井中汲取,对力气较小的女同学而言,这成了一道难题,甚至有女同学因无法适应而动了“退学”的念头。田老师知道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准时守在水井边:她一边帮我们打水,一边手把手教我们“借力拉绳”的技巧;她还发动男同学“学雷锋”,建立起“互帮互助”的生活机制,化解了我们的生活窘境。课后,田老师总是抽空往宿舍走走。晚自修后,她常会坐在我们床边,像母亲一样听我们聊想家的心事。有次一位同学因思念父母偷偷抹眼泪,田老师没有简单安慰,而是讲起自己在部队的经历,用“成长就是学会独立”的人生感悟,帮他驱散孤独;她还常叫我们去家里做客,用有限的工资买水果、饼干给我们解馋;知道我们大多来自农村、伙食不好,她会特意煮上几个鸡蛋,或是加几道家常菜,让我们改善伙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热鸡蛋的香气、一份家常菜的温暖,不仅填满了我们的胃,更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仁爱”的力量。

学生病痛时,田老师的关心如暖阳般浸润人心。方剑辉同学突发急病住院,父母远在乡下未及时赶到。田老师每天挤时间去医院,带熬好的汤和药;怕他落课,便在病床边讲课文;怕他孤单,就聊班里趣事。她握着方剑辉的手说:“别怕,老师在”,驱散其病痛恐惧,也种下“被爱”的种子,这份暖意让大家难忘。熊晓华同学生病缺课、营养不足,田老师很着急,特意在家熬肉汤,送到女生宿舍,用热汤传递疼爱,让她感受家的温暖。


牵挂永续:以精神照亮人生航程

即便学生毕业离校,田老师的牵挂也未因时光褪色。她如伫立岁月的“守望者”,更似温暖的“母亲”,默默注视着每位学生的成长,以持续的温暖与鼓励,为大家的人生航程注入前行力量。

图片

▲田子文老师题字

那些年,学生总爱回到田老师身边,像孩子般倾诉工作、学习乃至家庭琐事。她毫无老师架子,静静倾听,时而点头肯定,时而给出中肯建议。和她相处满是轻松与正能量:她会为学生进步由衷雀跃,也会在学生遇挫时,用人生智慧帮其拆解难题、重拾信心。

田老师始终以学生为傲。怀集一中百年校庆上,看着从各地归来的学生,她满脸欣慰自豪,掷地有声道:“文艺班,是怀集一中的一支红玫瑰!” 话语间满是对学生的珍视,亦藏着对育人岁月的深情。

田子文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深知,失去的不仅是一位敬爱的老师,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精神灯塔”。如今怀集一中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校园里的老水井早已换成了自来水,学校面貌翻天覆地、焕然一新,但田老师的音容笑貌,却始终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敬爱的田子文老师!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怀集一中文艺班(1975-1978)集体撰文

编审:聂环贞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点赞 已有0人点赞
0
评论(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平台立场
没有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中

怀集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220017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制度

怀集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8-5526833,投稿邮箱:hjxcbwxg@163.com

Copyright @ 2025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67139号-1

顶部
x
怀城街道 幸福街道 冷坑镇 梁村镇 大岗镇 洽水镇 岗坪镇 甘洒镇 凤岗镇 诗洞镇 下帅乡 马宁镇 连麦镇 中洲镇 永固镇 汶朗镇 坳仔镇 桥头镇 蓝钟镇